服务热线:133 6655 6600
发布内容
当前位置: 现代供热网 各地供热动态 正文

山西:采暖季前完成,清徐县、太谷区、祁县、交城县、文水县,清洁取暖改造任务

17 2025-09-27

为持续提升太原盆地大气环境质量,9月24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印发《太原盆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攻坚措施》,推出10项硬核攻坚措施,紧密结合《山西省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与《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市县联动、深化协同管控、凝聚多方合力,推动污染防治从单点治理向区域协同转变,从应急管控向常态治理转变,最终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持续整体改善。

此次出台的举措聚焦太原盆地大气污染治理关键环节,首先强化区域协同治理能力。一方面建立省、市联动的空气质量会商机制,由省生态环境委办公室会同太原、晋中、吕梁三市政府及相关成员单位,定期分析污染防治形势、通报重点任务进展,统筹解决跨区域大气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太原盆地3市19县(太原市六城区、清徐县、阳曲县,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区、平遥县、祁县、介休市、灵石县、寿阳县,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按照“整体响应、提前减排”的原则,既要对本地污染源加强管控,坚决处置辖区高值热点,又要落实区域统一指令,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

在日常监管与问题处置上,我省将实行精细化调度机制,按日通报环境空气质量高值热点、重点工业源超标、走航巡查高值热点、卫星遥感火点等问题,严格落实“发现—移交—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机制,一般问题1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置结果,复杂疑难问题3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置结果。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时,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问题处置高效及时。

针对重点领域污染治理,举措明确多维度发力方向。工业治理方面,加快推进焦化、水泥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推动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针对清洁运输短板,科学编制“一企一策”方案,加快提升清洁运输比例。同时,对照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全面排查除尘、脱硫、脱硝及VOCs治理等低效设施,10月底前建立台账并限期升级改造。

扬尘与移动源污染管控同步升级。施工工地规范安装并联网扬尘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设施,太原主城区环境敏感区工地需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渣土车,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防尘要求;道路扬尘治理聚焦主要道路、工业集聚区及重点工矿企业周边,划定责任区开展机械化清扫与洒水作业,严查运输车辆未封闭、沿途抛撒等行为。移动源管控上,太原市牵头制定过境重中型柴油货车绕行二环高速分流方案,10月底前报省生态环境委办公室,主城区内停用国四及以下运输车辆、国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应急检修除外),并加快渣土车、环卫车等新能源替代。

燃煤污染控制与差异化减排措施也被纳入重点。采暖季前,完成清徐县2139户、太谷区3786户、祁县2538户、交城县10617户、文水县9589户清洁取暖改造任务。提前做好集中供热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维护,保障采暖季排放稳定达标、群众温暖过冬。协商减排则分层级实施:一般管控聚焦焦化、火电、水泥等不可中断工序行业,通过差异化生产调控降低基础排放量;强化管控在此基础上,针对玛钢、日用玻璃、铸造等产业集群实施差异化应急减排,实现污染“削峰降频”。

此外,我省还将通过区域交叉执法强化监督帮扶,综合运用走航巡查、无人机巡航、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采取“线上远程监管+线下精准执法”模式,及时发现污染热点问题,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为太原盆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筑牢监管防线。


热线电话
133 6655 6600
热线电话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