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各行业管道建设驶入 “快车道”,规模不断扩大、复杂度持续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管道事故频发,其中直埋供热管道的失稳破坏问题尤为突出。不少人对管道失稳一知半解:分不清折角弧段失稳和疲劳二次应力的区别,遇到大口径埋地管道升温时发出巨响等局部失稳情况更是手足无措;更棘手的是,埋地管道失稳导致的形变往往 “隐蔽性极强”,除非进行内检验或发生泄漏,否则很难被发现,而即便察觉问题,运营人员也常常陷入 “不知如何解决、不知如何避免” 的困境。
管道一旦失稳起褶皱,会给后续的承压能力、柔性强度埋下巨大隐患,相当于给管道运行装上了 “定时炸弹”。今天,我们就从直埋供热管道的应力特点、失稳原因入手,手把手教你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一、直埋供热管道:温度是 “最大破坏者”,应力问题需警惕
◆直埋供热管道长期埋藏地下,时刻承受着来自地上的压力与自身产生的应力,而这些应力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温度变化是导致管道损坏的核心因素。
◆从应力来源来看,管道内部会因温度与压力波动产生不同应力:压力带来的应力相对较小,通常不会对管道造成破坏性影响;但温度变化幅度大,产生的应力会直接引发管道问题 —— 长期使用中,直埋供热管道容易出现轴向位移,甚至产生峰值应力,这些应力会导致管道内部形变,最终引发管道破损。
◆也正因此,在直埋供热管道设计中,不能只关注压力影响,更要重点考虑温度变化带来的循环塑性变形和疲劳变形,通过强化管道强度设计,从源头降低失稳风险。
二、别搞错了!管道失稳与疲劳破坏,是 “同一原因的两种后果”
很多人会误以为:弯头变形是温度热胀引发的,属于二次应力,只要按安定性原则控制就行。但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管道热胀对直埋供热管道的折角弯头或弧管,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破坏作用:
◆引发弧管失稳,产生褶皱:热胀导致管道活动段运动,对折角弧段或弯头产生挤压及弯曲,若受力超出管道承受范围,就会出现失稳褶皱;
◆引发疲劳破坏:若未发生失稳,冷热循环产生的二次应力会长期作用于弯管或弯头,最终导致疲劳破坏。
简单来说,温度热胀这一个原因,可能引发 “失稳褶皱” 和 “疲劳破坏” 两种不同后果,而这两种情况都必须严格避免 —— 既不允许管道发生失稳,也不允许二次应力超标导致疲劳破坏。
三、破解管道失稳:核心是 “增加柔性,释放热载”
想要从根本上避免直埋供热管道失稳,关键要抓住 “温度应力” 这个核心矛盾,通过 “增加管道柔性、释放热胀载荷” 的思路解决问题,具体可从这几点入手:
1. 解决褶皱问题:从 “柔性设计” 入手
若想避免一侧弯管起褶皱,核心是增大管道柔性:
◆控制折角位置的热态弯曲应力水平,避免应力集中;
◆对埋地管道的折角附近做松软回填或包裹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折角位置的柔性,释放热胀推力;
◆本质上,就是通过降低管道轴力和弯矩、增加柔性,直接阻断失稳的发生。
2. 纠正认知误区:许用压应力≠屈服强度,安定性≠失稳控制
在管道设计和维护中,还有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将许用压应力与屈服强度、安定性混为一谈,甚至用 “屈服温差” 解释失稳,用安定性原则控制失稳许用压应力。
必须明确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屈服强度是材料的拉伸特性,许用应力是通过屈服强度、拉伸极限结合安全系数计算得出的,主要用于 “承压和承重强度控制”,与屈服强度、安定性没有直接关联;
◆安定性原则针对的是弯头、三通等部件,在热胀载荷下发生弯曲、扭转交变应力时,允许产生一定弹 - 塑性大变形,是 “控制疲劳应力” 的方法(通常采用三倍许用应力标准);
◆管道的承压、承重和柔性设计,都属于 “强度问题”,而非 “稳定性问题”,不能混淆控制标准。
3. 科学计算与选配件:做好热应力计算 + 补偿器选择
除了柔性设计,还需通过科学的计算和配件选择,进一步降低应力影响:
(1)精准计算热应力,确定补偿量
热应力计算是管道设计的基础,核心是计算管道受热(冷)的自由伸长量:
◆计算时需取 “冷态安装最低温度” 与 “热态运行最高温度” 之间的最大温差,以此确定补偿器的所需补偿量,或验算管道因热伸长产生的压缩应力;
◆这一步的目的是提前预判温度应力对管道的影响,避免管道因热伸长或温度应力变形、破坏。
(2)选对补偿器,吸收热伸长
补偿器是缓解管道热胀的 “关键配件”,不同类型的补偿器原理不同,需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变形吸收型:如自然补偿器、方形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利用补偿材料的变形吸收热伸长;
◆位移吸收型:如套筒式补偿器、球形补偿器,利用管道的位移吸收热伸长;
◆合适的补偿器能有效减小管壁应力,避免管道因热胀受损。
4. 调整安装方式:无补偿冷安装的 “利弊与注意”
除了设计和配件,安装方式也能辅助释放热应力,比如 “无补偿冷安装方式”:
◆这种方式在回填时不对预应力进行补偿和处理,让管道在温度变化时保持锚固形态,操作简单且经济;
◆但缺点是管道会承受较大应力,因此在运行工况中需密切关注,避免应力超标引发问题。
四、施工环节别大意!这几个要点决定管道稳定性
直埋供热管道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设计和后期维护,施工环节的细节同样关键,这几个要点必须严格把控:
1. 基坑挖掘:按标准执行,做好验收记录
◆严格按照中心线、标高及横断面的设计标准挖掘沟槽;
◆沟槽挖好后,将中心线放入槽底并埋设中心线桩,依据槽底中心线和标高桩修边清理,检查槽底是否符合设计值,同时做好验收记录;
◆若土壤为砂土,需洒水湿润至水分达标后再施工,砂石表层覆盖后用平板振动器夯实,达标后方可下管。
2. 垫层施工:控制标高,确保夯实
◆根据垫层尺寸、结构大小等实际情况,每隔 4-5 米设置一个高程控制桩,作为挂线依据;
◆垫层材料需人工摊铺,检查平整性达标后再夯实,夯实方式根据施工进度决定是否人工操作;
◆保证槽底与垫层宽度一致,检查砂垫层厚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施工。
3. 套管安装:精准放样,严选材料
◆安装前先做材料检查,确保所有材料具备合格证书、符合国家标准;
◆放样前严格测量,找到管道线路中心点,依据中心点与管道中线确定挂线位置,保证每一步精准,以此控制管道高程和铺设走向;
◆仔细研究图纸,根据预制管件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构件,按图纸尺寸和质量要求做管道质量检测。
4. 管道运输与放置:选对工具,精准定位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将设备放在指定位置;
◆用吊车将大型管道放置在对应位置,由工人将管道移动到精确位置后再进行安装,避免因放置偏差影响后续稳定性。
直埋供热管道的稳定运行,是保障供热安全的基础。从设计时的柔性考量、应力计算,到施工中的细节把控,再到后期维护中的问题识别,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理清管道失稳的核心难题,掌握科学的解决方法,让管道运行更安全、更可靠!
声明:本站文章来源转载仅供参考学习,转载内容合法性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将依法配合处理侵权纠纷,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已尽力标注来源,若有疏忽请联系更正,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之内删除133665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