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3 6655 6600
发布内容
当前位置: 现代供热网 各地供热动态 正文

东营 从“燃煤锅炉”到“热泵机组”转变!官方发布典型案例

22 2025-06-25

地热赋能清洁暖城 创新驱动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具有热能储量大、能源利用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等突出优势,大力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利用,对更好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地热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创新合作和管理模式,积极打造地热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管理新标杆。 

 (一)坚持三个统筹,算好开发利用“效益账”。将落实上级部署与地方发展有机融合,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一是统筹改善民生。长期以来,开发区居民供暖存在热源超负荷运行、部分区域供暖质量偏低等问题。地热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不受季节变化和天气影响,可有效缓解开发区当前热源产出不足的现状,实现持续稳定供暖,大大提升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统筹降本增效。项目尽可能利用现有供暖管网设施,减少重复投入。经初步测算,地热清洁能源热源建设及运营成本,较原热电联供供热模式可节省财政补贴5-7元/平方米。地热能供暖全面实现后,在不增加采暖用户费用支出的前提下,可减少政府财政补贴资金约1亿元,极大缓解财政压力。三是统筹节能减排。经测算,地热能供暖项目全面替代后,预计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2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万吨/年,将对全区优化用能结构提供有力保障。 

 (二)抓实三项举措,把好项目建管“品质关”。通过创新合作、建设、管理等模式,打造地热能工程建设管理的精品工程。一是市场化合作。市场化引入山东省绿色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合资合作,与东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地热开发合资公司,合资开发公司发挥背靠省属国企优势,通过实缴注册资本金、按比例注资开发建设等方式,有效缓解行政投入压力。同时,加强与山东省绿色资本投资集团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产业互融,在地热能开发利用全链条上展开更多深层次合作。二是专业化建设。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地热梯级利用系统和尾水负压回灌技术,通过换热器间接换热一级利用、吸收式热泵二级利用、压缩式热泵三级利用,让居民小区热力站取水温度达到70℃,地热回灌源水温度降至25℃,较传统地热能利用率提高一倍以上,实现地热潜在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地热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地热井采用油田专用钻井设备成井,具有占用地上面积小、地上设施隐蔽等优点,可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城区内公共绿地、水系河道等区域进行分布式建设,同时将首次装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热井负压回灌装置,实现“同层100%负压回灌、取热不耗水”,相较传统回灌技术无动力需求,将进一步降低项目能耗水平。三是数字化运维。开发区已经建成并运行“暖到家”智能供热服务平台,实现了集供热生产调度、管网监控、收费管理、人员管理、能耗分析、阀门控制、室温控制的智能化综合管控,形成了供热服务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近两年服务质量和办结满意率均达到100%。 

 (三)突出三个重点,下好工作推进“一盘棋”。坚持既立足当前求实效,又着眼长远谋长效,因地制宜推动地热能持续稳健发展。一是开展全局谋划。科学编制《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热能供热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规划》,把全区供热区域划分为22个板块,明确“一板块一能源站”总体布局,依托智能供热服务平台,构建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地热能供暖服务体系。抢抓项目建设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开发区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引进高端地热能开发利用人才,建设地热综合智慧能源实训基地,打开地热能开发利用新格局。二是注重循环发展。立足部分行业用热需求,积极拓展地热能应用场景,在稳定供热、制冷、温泉等供给的基础上,逐步向相关产业领域推开,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及煤炭等非再生能源消耗。比如,经过第二级梯级利用的回灌尾水温度约40℃,也可为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棚提供热源,实现地热能多种延伸产业的综合利用。 

 02  

 典型案例       

  深挖余热潜能 共护蓝天碧水 

 利津县深入贯彻“双碳”战略,深挖城市供热潜能,将工业余热和城市暖流相结合,推动节能使命和民生温度相得益彰,勾勒出共护蓝天碧水的供热新篇章。 

 众所周知,城市集中供热有效解决了分散供热模式下的燃煤消耗大,锅炉效率低,碳排放量大的各种弊端。如何将集中供热的热源由以燃煤为主向多种热源形式的转变,实现低品质热源的回收再利用,一直是利津县供热人的不懈追求。 

 利津县不断优化集中供热热源建设,在深入分析对比各类热源的基础上,结合县城实际,将利华益集团化工项目产生的低品质热,通过热泵进行提取,转化为能够满足城市集中供暖热的热源,开启了低品质热源的回收利用的序幕。 

 为确保利津县节能降碳科学化,合理化,通过充分论证,在供热热源建设上,分两步组织开展:第一步,探索性实施阶段。2023年,实施了利津县城区集中供热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安装10MW的热泵6台(5用1备),并配套建设供电、管线等设施,利用利华益炼化厂区的余热为城市集中供热提供热源,供热能力达到50MW以上,满足不低于1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项目于2023年11月进行调试并投入运行。通过一个供暖季的运行,节能效果良好,为下一步深化实施奠定了基础。第二步,深化实施阶段。2024年,启动了利津县城市集中供热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建设能源站一座,安装了10MW的热泵11台(10用1备),配套建设供热管网、供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对供热站房进行改造。项目主要利用利华益维远化工的冷却塔余热,供热能力达到100MW以上,满足不低于2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 

 低品质热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变废为宝的“暖城密码”,是绿色发展的“双赢选择”,是节能降耗的“中流砥柱”。工业余热作为低品质热源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将利华益化工生产中冷却塔的28℃左右的冷却水,通过热泵进行热交换,将供热公司供热侧的水加热到50—55℃的过程。这一过程,利津县实现了“低品质余热”与“高质量供热”的对话,展现出了多方面的收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从余热提供方来看,利华益炼化、利华益维远等公司通过余热项目的实施,利用管道进行内部循环,减少了晾水塔循环量,不但提升了工艺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同时减少了冷却水的蒸发和药剂的使用,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其他生产指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次,从供热公司的利用方来看,通过提取工业余热的热量为城市供热,增加了供热面积,保障了供热需求,同时,减少了燃煤锅炉所用的煤、生熟石灰、液氧等生产、环保必备物资的消耗,减轻了热生产的压力。初步测算,每年能够节省燃煤3万余吨。再次,从社会效益来看,将工业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减少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等的排放1000余吨,推动了大自然环境的提质升级,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蓝天、碧水、白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节能降耗就是收益。利津县城市供热将“燃煤锅炉”到“热泵机组”的转变,是对“以人为本、和谐供热”的生动诠释,在节能供热的画卷上,供热管道里奔腾的是供热公司事业的担当,群众的责任,温暖的刻度。 

 来源: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声明:本站文章来源转载仅供参考学习,转载内容合法性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将依法配合处理侵权纠纷,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已尽力标注来源,若有疏忽请联系更正,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之内删除13366556600

热线电话
133 6655 6600
热线电话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