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3 6655 6600
发布内容
当前位置: 现代供热网 技术交流 正文

换热器选型指南:管壳式vs板式vs螺旋板式,工程师必备

16 2025-09-22

在化工设备设计中,换热器选型是影响整个工艺系统效率的关键环节。选错了换热器类型,不仅会造成传热效率低下,还可能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和频繁的维护问题。

那么,面对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三大主流换热器,我们该如何根据工况条件做出最优选择?本期带你掌握换热器选型的核心方法,避开选型误区。


1

换热器的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

 按照传热结构形式,换热器的分类见下表。

⬇️换热器分类表⬇️

种类结构特点传热原理管壳式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管内外流体间壁传热板式可拆式、焊接式、半焊接式波纹板片间传热螺旋板式单螺旋通道、双螺旋通道螺旋流道逆流传热


一、管壳式换热器

传统可靠,适用面广,耐高温高压,结构成熟,维修方便。但占地面积大,传热系数相对较低。允许工作压力可达10MPa以上,其中浮头式可承受大温差工况。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结构最简单,造价最低,两端管板与壳体刚性连接。优点是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应用广泛;缺点是管外无法进行机械清洗,且受热膨胀受限。管、壳程温差不能超过50℃,否则会产生过大的热应力。特别适用于清洁介质、温差较小且对经济性要求较高的工况。在炼油、石化装置中的低温段换热普遍采用此结构。

聚光太阳能系统的换热器 | 聚光太阳能热利用 | 鹏芃科艺

(2)浮头式换热器

一端管板固定,另一端管板可在壳体内自由移动,即所谓"浮头"结构。这种设计巧妙地解决了热膨胀问题,能承受管、壳程较大温差,管束可整体抽出进行清洗和检修。但结构相对复杂,需要浮头密封结构,制造成本较高。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行业中温差较大(>50℃)、需要定期清洗的场合,如原油加热器、重整装置换热器等。

聚光太阳能系统的换热器 | 聚光太阳能热利用 | 鹏芃科艺

(3)U形管式换热器

采用U形弯管,只需一块管板,管束可自由伸缩,有效解决了热膨胀补偿问题。结构相对简单,无浮头密封问题,制造成本介于固定管板和浮头式之间。但U形弯管制作工艺要求高,管内机械清洗困难,且由于弯管半径限制,管板利用率较低(约70%)。特别适用于高温高压、大温差,但管内介质清洁的场合,在高压蒸汽发生器、高温反应器换热等领域应用较多。

聚光太阳能系统的换热器 | 聚光太阳能热利用 | 鹏芃科艺


二、板式换热器

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拆装清洗方便,但耐压能力有限。较其它类型换热器传热系数高3-5倍,占地面积仅为管壳式的1/3。由于受密封垫片限制,使用条件受到约束。

(1)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最常用的板式换热器类型,由金属波纹板片、橡胶密封垫片和夹紧装置组成。板片表面的人字形波纹不仅增加了传热面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湍流,大大提高了传热系数。传热效率比管壳式高3-5倍,占地面积仅为管壳式的1/3。可通过增减板片数量灵活调整换热面积,拆装清洗极为方便。但工作压力受密封垫片限制,一般≤2.5MPa,温度≤180℃。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暖通空调等对卫生要求高、需要频繁清洗的行业。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价格标准_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参数原理_江阴柯沃传热

(2)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板片间采用激光焊接或钎焊工艺,彻底消除了密封垫片的限制,可承受更高的压力和温度,耐腐蚀性能优异。结构紧凑,无泄漏风险,使用寿命长。缺点是无法拆卸清洗,只能进行化学清洗,检修相对困难。特别适用于腐蚀性介质、高温高压或对泄漏要求严格的场合,如制冷剂蒸发器、酸碱介质换热器等。

图片

(3)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介于可拆式和焊接式之间的结构,一侧板片焊接密封,另一侧采用密封垫片。兼具了焊接式的耐腐蚀性和可拆式的维护便利性,是一种妥协方案。焊接侧可通过腐蚀性强的介质,垫片侧通过腐蚀性相对较弱的介质。适用于一侧介质腐蚀性强、另一侧介质相对温和的工况,在化工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图片

三、螺旋板式换热器

自清洁效果好,适合粘稠和易结垢介质,真正逆流传热效果佳。结构紧凑,但检修相对困难,流量适应性有限。允许工作压力0.6-2.5MPa。

螺旋板式换热器工艺图

(1)单通道螺旋板换热器

两种流体各自在一个独立的螺旋通道内流动,通道截面大,不易堵塞。螺旋流动产生的离心力有助于防止颗粒沉积,自清洁效果显著。特别适合处理含固体颗粒、纤维或高粘度介质,如造纸黑液、食品浆料、含悬浮物的工业废水等。单通道设计使得一旦发生泄漏,可以快速发现和定位,维护相对简单。在污水处理、造纸、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

(2)双通道螺旋板换热器

两种流体在螺旋板两侧的多个通道内流动,结构更紧凑,传热面积利用率更高,单位体积的传热量大。真正实现了完全逆流传热,对数平均温差利用充分,传热效果优于其他类型换热器。但对介质清洁度要求相对较高,不适合含大颗粒杂质的流体。多用于气体冷却、液体预热等对传热效率要求高但介质相对清洁的场合。

 

2

换热器的选择方法

选择换热器时,不能简单按换热面积套选,应特别注意:"不允许只根据管径大小来套用换热器",而必须根据换热器选择原则并结合工艺系统的具体情况来选用。一般情况下,应按以下三个方面选用。

1、首先根据工艺条件和介质特性,选择确定换热器的型式

对于高温高压工况(压力>2.5MPa,温度>200℃),需要承受严酷操作条件,应选择管壳式换热器。因为它是经过长期工程验证的成熟技术,能够可靠地应对极端工况。

对于清洁介质且要求高效传热的场合,如纯净物料冷却、加热等,应选用板式换热器。因为它传热系数高,能够在较小的设备体积下实现所需的传热效果。

对于易结垢、粘稠或含固体颗粒的介质,如重油加热、含悬浮物的料液处理等,则应选用螺旋板式换热器。其螺旋流道的自清洁效果能有效防止堵塞和结垢。

总之,必须根据工艺条件和介质特性,对换热器型式进行合理选择。详见下表。

序号
工艺条件和介质特性
选用换热器型式
备注
1
高温高压工况(P>2.5MPa, T>200℃)
管壳式(浮头式、U形管式)
压力>10MPa时,优选U形管式
2
清洁介质高效传热
板式换热器
传热系数可达3000-6000 W/m²·K
3
易结垢粘稠介质
螺旋板式换热器
适合粘度<3000cp的流体
4
腐蚀性介质
板式(特殊材质板片)、管壳式(特殊材质管材)

5
大温差工况(ΔT>50℃)
浮头式、U形管式

2、其次根据操作压力、温度条件,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和材质选择

换热器的设计压力等级一般分为:0.6MPa、1.0MPa、1.6MPa、2.5MPa、4.0MPa、6.3MPa、10.0MPa。在选用时,换热器的设计压力不能低于工艺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且要考虑1.5-2.0倍的安全裕量。

材质选择原则:

  • 设计压力≤1.6MPa:可选用碳钢或不锈钢
  • 设计压力>1.6MPa:应选用碳钢锻件或合金钢
  • 腐蚀性介质:根据腐蚀特性选择316L、哈氏合金等耐蚀材质

连接方式选择:换热器有法兰连接、焊接连接等方式,必须根据工作压力、温度及现场安装条件来确定。一般DN≤50采用螺纹连接,DN>50且压力较高时采用法兰连接。

3、最后根据传热量和流量大小,选择确定换热器的规格参数

除了压力、温度等参数应与工艺条件相匹配外,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则是选择设备规格的关键因素。如果所选换热面积太小,就不能满足工艺传热要求,影响生产效率。相反,选用过大的换热面积将导致设备投资增加,不经济。

因此,对工艺过程的传热量必须正确计算,为正确选用换热器提供依据。

传热面积计算公式:

A = Q/(K×LMTD)

其中:

  • A:传热面积(m²)
  • Q:传热量(W)
  • K:传热系数(W/m²·K)
  • LMTD:对数平均温差(K)

在确定换热器规格时,应根据各种工艺条件的特点来确定"设计裕量"。一般应按下式计算:

换热器传热面积 = 计算传热面积 × 设计裕量

设计裕量的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 传热系数的不确定性
  • 介质物性参数的变化
  • 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污垢影响
  • 操作条件的波动

综合各方面因素,对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建议分别取设计裕量1.15~1.3。详见下表。

序号换热器类型介质条件设计裕量1管壳式清洁介质1.152管壳式易结垢介质1.253板式清洁介质1.14板式一般介质1.25螺旋板式粘稠介质1.26螺旋板式易结垢介质1.3

 

3

不同类型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范围

换热器类型传热系数K (W/m²·K)适用介质主要优势管壳式300-1500各种介质耐高温高压、可靠性高板式3000-6000清洁介质传热效率高、占地小螺旋板式500-2000粘稠/结垢介质自清洁、抗堵塞


 

4

结语:选对换热器,比你想象的重要

 一台看似普通的换热设备,却关系着整个工艺系统的能效与稳定性。正确地选型、合理地设计、定期地维护,才能让换热器真正发挥价值。

在实际工程中,换热器选型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性能、投资成本、操作维护等多个因素。希望本文的分析能为你的设备选型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声明:本站文章来源转载仅供参考学习,转载内容合法性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将依法配合处理侵权纠纷,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已尽力标注来源,若有疏忽请联系更正,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之内删除13366556600

热线电话
133 6655 6600
热线电话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