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建筑节能中心完成的研究报告《供热计量收费管理办法》(主要参与人员有住建部、清华大学、天津供热办等11位专家)对当时流行的5种分户热计量方式就做了调查研究,做出比较分析如下表所示(主要考虑计量原理及实际使用情况,分项评分。每个指标最高是10分,6分以下为不及格;评分合计满分最高是50分):
总的结论是:5种热计量方法中“散热器热分配表法”和“户用热量表法”比较被认可;“通断时间面积法”的公平性和总评分最低。同样在住建部行业标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正文中“分户热计量”一章,仅列入了热分配表和热量表两种方法。对通断时间面积法调研的低评价,与标准规程未列入正文,不谋而合;当然不是偶然的。 01 散热器热分配表法 在欧洲的旧老建筑普遍采用,有成熟的经验可参照。在我国早已进行过试点;主要适用于既有供暖建筑,不能实现按户分环的垂直单管供暖系统。该方法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每个散热器的阀门实现“室内温度调控”。 02 户用热量表法 03 流量温度法 该方法适合既有建筑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的热计量改造和共用立管的按户分环供暖系统,其计量原理优于“散热器热分配计法”,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04 温度面积法 在《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中未谈及此种方式。该方法是根据热用户的供暖面积和室内温度作为基本信息进行供暖耗热量的分摊计算。由于可以体现“同一楼栋内热用户同样住宅面积下,享受同样温度时,缴纳同样的费用”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分摊计算热费的科学合理性,而且没有用户室温调控装置。应指出:已经发布的“温度面积法”的技术条件标准,竟然未提及应设置分室温控装置,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基本原则规定。 05 通断时间面积法 在过去几年,曾被相当大量的采用,也有它的历史贡献。由于该方法必须建立一个配套的系统,必须让供热公司参与和了解各户用热情况,上传的数据有利于改善管理,还可以控制用户先交费再供热,而且实施的成本较低,所以特别受到供热公司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是当涉及计量的科学性和真正落实到收费时,遇到了无法推行的困难。建议考虑进行系统改造,增设计量、分室控温后,原有的系统仍有可能利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及住建部依据此法制定的《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必须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中也明确:“室内温控是住户按照量计费的必要前提条件”。我们选择和评价分户热计量方法,能否实现分室控温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中国的热计量改革过程中,特别在分户计量方式选择问题上,正因为无视上述原则规定,走了弯路。 依据上述:按照我国新的节能建筑标准建造的、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室内供暖系统和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采用“分户热量表法”,这既符合我国法律规定和行业标准,又是已经为欧洲几十年热计量收费的经验证明了的,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 选定好计量方法—“分户热量表法”后,接下来热量表的准确性是热计量的关键,如何根据安装现场条件选用热量表,热量表安装位置的要求,热量表的运行维护,一系列问题,让小编带您看一下: 01 根据安装现场条件选用热量表 02 安装位置要求 热量表的安装位置,被测管道的状态均对测量精度有影响,因此选择满足下来条件的场所。 上游侧10D,下游侧5D以上的直管段,若安装管道遇到缩管、扩管、弯头等阻流连接件时,请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 上游侧30D以内,确保无扰动流动的因素(泵、阀、节流孔等)。 03 建议安装位置 首选液体向上(或斜向上)流动的竖直管道,其次是水平管道,尽量避开液体向下(或斜向下)流动的管道,防止液体不满管。 安装位置不要选在管道走向的最高点,防止管道内因有气泡聚集而造成测量不正常。 安装规范示意图 水平安装 04 热量表工程和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