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3 6655 6600
发布内容
当前位置: 现代供热网 热力合作 正文

热力经理人破局之道:十二项修炼打造精细化管理,成本降、温度稳、投诉少!

15 2025-08-16

在城市供热行业,能源价格波动、环保标准升级、用户对供热质量的要求提高,这些现实压力让粗放型管理难以为继。精细化管理成为破局关键,而推动其落地的核心,是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能攻坚的职业经理人。本文结合热力行业特性,从实际需求出发,梳理职业经理人的十二项修炼内容,聚焦具体方法与实践案例,为打造复合型管理人才提供参考。

一、为什么热力行业需要“懂精细化”的职业经理人?

供热行业兼具公益与市场双重属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民生保障与企业效益。当前行业正从“保供为主”转向“质效并重”,具体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成本与质量的平衡。煤、电、水等能源成本占供热企业运营成本的60%以上,若单纯压减成本可能导致室温不达标;但盲目保温度又会造成能源浪费,某北方城市热力公司曾因“一刀切”供暖,冬季单位面积能耗较行业先进水平高15%,年多支出成本超千万元。

二是老旧设施与高效运行的矛盾。全国约30%的供热管网服役超15年,漏损率普遍在5%以上(先进企业可控制在2%以内),某中型热力公司因管网漏损每年多补水20万吨,折合热水费60万元,同时影响供热稳定性。

三是传统经验与技术升级的融合。智慧热网、物联网监测等新技术逐步普及,但部分管理者仍依赖“凭经验调温、靠人工巡检”,某企业引入智能调控系统后,因管理人员不会用,前6个月节能效果仅达设计值的30%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职业经理人跳出“粗放管理”思维,具备“精准控制每一度热、每一分钱成本”的能力。十二项修炼的本质,就是将精细化管理拆解为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动作,让管理能力与行业需求精准匹配。

二、热力职业经理人的十二项修炼

1. 第一项修炼:拟定计划——让供热全周期有“精准蓝图”

供热行业计划性极强,从夏季检修到冬季运行,每个环节的计划偏差都可能引发连锁问题。

★ 计划制定的三个关键维度

① 对接用户需求:通过近3年的室温数据分区域统计,确定基础供热参数。例如某小区顶楼室温较楼下低23℃,计划中需针对性提高该区域供回水温度0.51℃;新建节能建筑则按设计标准降低35℃,避免能源浪费。

② 预留应急空间:冬季极端天气的热源储备需量化,计算公式为:应急热源容量=日均耗热量×(极端低温日耗热系数-1)。某公司测算出当室外温度降至-15℃(设计温度-8℃)时,耗热系数为1.2,因此额外储备20%的热源,2023年寒潮期间保障了温度稳定。

③ 拆解任务到节点:夏季管网检修用甘特图明确“除锈(5天)防腐(3天)打压试验(2天)冲洗(1天)”的时间节点,滞后1天即启动预警,某企业通过此方法将检修延误率从12%降至3%

★ 工具应用:用目标树分解年度节能目标,例如“降低综合能耗5%”拆解为:管网失水率从5%降至3%(贡献2%)、锅炉热效率82%提至85%(贡献1.5%)、水泵电耗下降10%(贡献1.5%,每个子目标明确责任部门与验收标准。

2. 第二项修炼:制订决策——在约束条件中找最优解

热力企业的决策常面临多重限制,需用数据量化利弊。

★ 三类典型决策场景举例:

① 热源选择:某热电联产企业测算“煤改气”的成本:全量用气时,单位热价从22/GJ升至38/GJ,年增成本1200万元;而“煤为主、气为辅(掺烧20%)”,需投入脱硝改造800万元,但年增成本仅300万元,且可获天然气补贴120万元,综合选择后者,两年收回改造成本。

② 管网改造:某热力公司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检测,发现某路段管网热损失率达25%(标准≤10%),而相邻路段仅8%,因此优先改造前者,单公里改造费节省40万元,避免“全路段更换”的浪费。

③ 设备更新:某热力站循环水泵效率从75%降至62%,测算显示:更换新泵需投资15万元,但年节电3.6万度(折合2.9万元),5.2年可回收成本,低于设备剩余寿命(8年),因此决策更换。

★ 决策工具:用加权评分法评估方案,例如“智慧热网系统”从“节能效果(40%)、投资回收期(30%)、操作难度(20%)、维护成本(10%)”四个维度打分,得分最高方案即为优选。

3. 第三项修炼:解决问题——从投诉到根源的闭环管理

用户投诉和运行数据异常,是问题的“信号灯”,需深挖根源。

★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实践:

① 水力失调:某小区“顶楼冷、一楼热”,检测发现入户滤网堵塞率达60%,立管阀门失效3处。采取“逐户清洗滤网+更换智能调节阀”后,温差从5℃缩至1℃,投诉量下降90%,后续建立“每月滤网检查”制度,防止复发。

② 高失水率:某公司管网失水率7.5%,通过分区计量发现:凌晨24点补水量骤增(正常应为平稳值),判断存在隐蔽漏点。夜间降压检漏(压力从0.4MPa降至0.2MPa,漏点声响更明显),3个月找到12处漏点,失水率降至3.2%,年节水12万吨。

③ 锅炉热效率低:某锅炉热效率从83%降至78%,用鱼骨图分析:燃料(煤粒度不均匀,细末占比超30%)、设备(炉膛结焦厚度达5cm)、操作(配风过量,氧含量10%,标准68%)。针对性更换筛分设备、增加吹灰频次、调整风门,效率回升至82%

④ 闭环管理:建立“问题登记原因分析措施制定效果验证制度优化”流程,例如解决“阀门易损坏”问题后,修订《阀门选型标准》,明确“公称压力≥1.6MPa、材质为球墨铸铁”,同类故障发生率下降75%

4. 第四项修炼:制订标准——让操作有明确依据

无标准则无精细,需将“模糊经验”转化为“量化指标”。

★ 三类核心标准

① 运行标准:《热力站操作手册》明确供/水温度压力,超压时安全阀起跳、达到压力危险上限值时自动停止循环泵,欠压时自动补水,热网补给的软化水硬度0.6mmol/L,每日检测并记录。

② 服务标准:依照《用户服务手册》等供暖服务标准,投诉处理实行30分钟响应(电话或APP确认)、2小时到场(携带测温枪、压力表)、24小时解决(复杂问题出具书面方案)”,维修后需用户签字确认《测温记录单》,数据纳入考核。

③ 安全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如管沟)必须执行“先通风30分钟(风量≥空间体积3倍)、气体检测(氧气19.523.5%,可燃气体≤下限10%)、佩戴正压呼吸器、设监护人员”四步流程,违规一次扣除班组当月安全奖金。

★ 标准落地:将标准制成图文卡片贴在操作间,新员工培训后需通过“标准操作考核”(如按公式调节供/回水温度)方可上岗,每月抽查标准执行率,低于90%的班组需重新培训。

5. 第五项修炼:有效的管制——抓关键放次要

管制的核心是“管得准”,而非“管得细”。

★ 管制重点与放权边界:

① 必管环节:热源出口温度(偏差超±2℃报警)、管网压力(超压10%自动切断)、每日补水量(超计划15%触发检漏),这些指标通过智慧供热系统(如SCADA系统实时监控,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

② 可放权环节:热力站值班员可在±2℃范围内调节供水温度(如根据天气微调);维修班组遇紧急漏点可先抢修(如关断阀门止水),24小时内补报手续,避免审批延误导致用户受冻。

③ 管制工具:用看板公示各站“失水率、投诉率、能耗”排名,每个月各热力站站长需述职;实行“自控+巡检”结合,智能系统调节参数,巡检员重点查设备异响、保温层破损等“系统盲区”。

6. 第六项修炼:绩效考核——指标与激励挂钩

考核需兼顾“保民生”与“促节能”,避免单一指标导向。

★ 考核体系设计举例:

① 核心指标:室温合格率(权重40%,目标≥98%)、综合能耗(权重30%,目标≤55kWh/m²)、用户投诉率(权重20%,目标≤2‰)、安全事故(权重10%,一票否决)。

② 基层激励:维修班组“漏点奖励”——每发现1个隐蔽漏点(非明显破损)奖励200元,某公司通过此方式年减少漏损15万吨;客服人员按“投诉解决满意度”分级奖励(90分以上奖300/月),回访率从60%升至100%

③ 避免误区:不单纯以“能耗最低”为目标,某公司曾因过度压减能耗导致室温不达标,调整为“能耗达标且室温合格”才给奖励,平衡了两者关系。

7. 第七项修炼:团队建设——打破壁垒协同作战

冬季供热是“全员战役”,需打通部门边界。

★ 协同机制:

① 应急小组:由热源、管网、客服骨干组成,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到投诉的成员全程跟进,协调资源解决,跨部门问题解决时间从48小时缩至12小时。

② 跨岗培训:热源工学习管网巡检(识别漏点特征),维修员学习客服沟通(解释温度不达标原因),冬季高峰时可相互支援,某年寒潮期间,热源厂6名员工支援管网巡检,缓解了人员缺口。

③ 技能提升:每季度举办“比武大赛”,设置“最快排除阀门故障”“最准测温读数”等实操项目,获胜者纳入“技术骨干库”,给予奖励并优先参与技改项目。

8. 第八项修炼:领导能力——用专业赢得认同

热力行业的员工更信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导。

★ 实践要点:

① 一线指挥:某总经理在锅炉爆管事故中,连续48小时守在现场,带领团队更换管道、调试参数,恢复供热后员工主动提出“加班赶进度”,凝聚力显著提升。

② 差异化沟通:对老员工(抵触智能系统),演示“新系统可减少夜班次数”;对年轻员工(缺乏经验),安排跟着老师傅“跑现场、记数据”,半年内新员工独立上岗率提升至80%

③ 目标共识:“让用户温暖过冬”转化为具体动作——对调度员是“精准调温”,对维修员是“快速抢修”,让每个岗位明白“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最终结果”。

9. 第九项修炼:培养部属——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供热行业的“老手艺”需标准化传承,避免“人走技失”。

★ 培养方法:

① 知识库建设:组织老员工编写《故障处理手册》,包含“管网漏水定位三步法”、“水泵异响判断对照表”等实用内容,配现场照片和视频,新员工扫码即可学习。

② 师徒协议:每位骨干带12名徒弟,明确“1个月会操作、3个月能独立处理常见问题”的目标,徒弟达标后师傅获1000元奖励,某公司通过此方式解决了“青黄不接”问题。

③ 场景化培训:如用VR模拟“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爆管抢修”等场景,让员工在安全环境中练习应急处理,培训后应急响应速度提升40%

10. 第十项修炼:主持会议——聚焦问题解决

供热行业会议繁多,需避免“议而不决”。

★ 会议类型与规则:

① 晨会(15分钟):各部门报“昨日未解决问题+今日计划”,例如“三号站供水温度低,今日加测5户室温”,明确责任人,会后发简版纪要。

② 专题会(针对具体问题):例如讨论“管网水力失衡”时,邀请一线工人(反映实际情况)、技术骨干(提解决方案)、厂家(介绍平衡阀性能),最终确定是否采纳“加装动态平衡阀+分区调控”方案,形成“问题-措施-时限”清单。

③ 跟踪机制:“会议决议跟踪表”记录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下次会议先检查“上次问题是否解决”,某公司通过此方式将决议落实率从65%提至92%

11. 第十一项修炼:沟通表达——让专业信息通俗化

技术术语需“翻译”成易懂语言,避免信息传递失真。

★ 沟通技巧:

① 对员工:不说“降低管网热损失”,而说“把管道包厚点,每月能省2万块煤钱,大家奖金多500”;不说“提高水力稳定性”,而说“调好阀门,顶楼不冷了,投诉少了不用总加班”。

② 对用户:“您家滤网堵了,清洗后温度能升3℃,我们下午就来”代替“您的问题需按流程处理”;制作“供热成本单”,标注“每平方米耗8度电、22公斤煤,成本25元”,解释热价构成。

③ 对政府:“改造后年减排二氧化碳5000吨,相当于种3万棵树”“用户满意度从85%升至96%”的数据争取政策支持,某公司曾因此获得节能改造补贴300万元。

12. 第十二项修炼:个人管理——以身作则带队伍

管理者的行为是最好的示范,需在专业和自律上做表率。

★ 自我管理要点:

① 时间分配:冬季80%时间在一线(每天查3个热力站、2条管网),记录“阀门状态、保温情况”等细节;夏季专注检修计划和培训,避免“旺季瞎忙、淡季清闲”。

② 持续学习:某经理自学“智慧热网调控算法”,带领团队将节能率从5%提至8%;参加“碳足迹核算”培训,推动企业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适应政策要求。

③ 言行一致:要求员工“巡检戴安全帽”,自己先做到;规定“投诉2小时响应”,手机24小时开机接报,某站长说:“领导都这么干,我们没理由偷懒。”

三、修炼落地后的实际成效

精细化管理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数据改善上。例如,某热力公司计划通过十二项修炼实践,取得以下成果:

1.成本下降:综合能耗从58kWh/m²降至55kWh/m²,年节约标准煤8000吨,折合成本280万元;管网失水率从6%降至2.5%,年节水18万吨,节约水费54万元。

2. 服务提升:室温达标率从92%升至99%,投诉量从每月300件降至90件,12345”热线表扬量增长3倍,连续两年获“民生服务先进单位”。

3. 环保达标:单位供热碳排放强度从20kgCO/m²降至17.6kgCO/m²,超额完成减排目标,为后续参与碳交易奠定基础。

四、修炼的本质是“解决实际问题”

热力职业经理人的十二项修炼,核心不是理论教条,而是解决行业痛点的方法论。从拟定计划到个人管理,每一项都指向“如何让供热更稳定、更经济、更环保”。

修炼的过程,是管理者从“凭经验”到“靠数据”、从“管结果”到“控过程”、从“自己干”到“带团队”的转变。当这些转变渗透到日常管理中,精细化就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岗位的自觉行动——调度员会精准计算供回水温差,维修工会主动排查隐蔽漏点,客服员会耐心解释用户疑问。

对于热力行业而言,这样的职业经理人越多,行业管理水平就越高,民生保障能力也就越强。修炼之路没有终点,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温暖民生”这一初心的践行。

声明:本站文章来源转载仅供参考学习,转载内容合法性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将依法配合处理侵权纠纷,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已尽力标注来源,若有疏忽请联系更正,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之内删除13366556600


热线电话
133 6655 6600
热线电话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