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工程建设标准《河南省绿色农房建设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将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纳入农村住宅建设体系。该标准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全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三层及以下绿色农房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标准》将绿色农房定义为“因地制宜、安全实用、节能减废、经济美观、健康舒适的农村住宅”。要求建设过程中结合河南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按照“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原则,通过优化朝向、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措施,提高用能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农房的用能需求,使绿色农房节能水平较现行国家标准提升25%~30%,达到低能耗农房水平。
《标准》共九章涵盖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施工与验收等内容。其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章节明确提出,绿色农房宜根据当地资源条件,优先选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绿色农房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标准》还对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地源热泵系统机组的能效比作了要求说明。
《标准》提出,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农房中的应用,推广光伏系统与农房一体化建设,空气源热泵、地热能规模化应用,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占比,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建设过程中,有可供利用的余热、废热或市政热网的区域,应优先采用余热、废热或市政热网供暖;有条件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优先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供暖热源。供暖、供冷系统宜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便于操作。
河南地热资源丰富,此次《标准》的实施将推动河南农村能源结构转型,为全国农村绿色建筑发展提供示范。加快地源热泵在农村住宅领域的应用,降低农户用能成本,同时减少散煤取暖带来的环境污染。下一步需配套财政补贴与技术指导,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官方解读: 《河南省绿色农房建设技术标准》解读 根据我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的《河南省绿色农房建设技术标准》已经审定通过,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升农房绿色低碳设计建造水平,提高农房能效,建设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农房。 二、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标准适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三层及以下绿色农房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一是在总结我省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农房发展趋势和农民居住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设计、施工到验收等各阶段的适宜性绿色技术措施,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房建设绿色发展。 二是结合河南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按照“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原则,通过优化朝向、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措施,提高用能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农房的用能需求,使绿色农房节能水平较现行国家标准提升25%~30%,达到低能耗农房水平。 三是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农房中的应用,推广光伏系统与农房一体化建设,空气源热泵、地热能规模化应用,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占比,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三、标准目次 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场地规划;5 建筑设计;6 结构设计;7 建筑设备;8 可再生能源利用;9 施工与验收 四、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一)总则。明确了本标准的编制目、适用范围、与其他标准的衔接关系等。 (二)术语。明确了绿色农房、绿色建材和绿色施工的术语定义。 (三)基本规定。从技术经济性、历史文化保护、节能设计原则、设计工作年限、产品和材料设备应用等方面明确了绿色农房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共性规定。 (四)场地规划。从场地选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道路交通、雨水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和风、光、噪声等室外物理环境方面明确了绿色农房的场地规划设计要求。 (五)建筑设计。从平面功能、建筑节能、室内环境质量、装饰装修、建筑防火等方面明确了绿色农房的建筑设计要求。 (六)结构设计。从结构材料、地基基础和结构体系等方面明确了绿色农房的结构设计要求。鼓励绿色农房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 (七)建筑设备。从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给水排水和建筑电气方面明确了绿色农房的用能设备技术要求。 (八)可再生能源利用。明确了太阳能、空气能、地能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设计要求。要求绿色农房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九)施工与验收。明确了农房的绿色施工技术要求,规定了绿色农房的验收应符合的标准、程序及验收资料。
来源:中国新能源供热
声明:本站文章来源转载仅供参考学习,转载内容合法性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将依法配合处理侵权纠纷,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已尽力标注来源,若有疏忽请联系更正,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之内删除133665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