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供暖等诸多领域,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系数高、压降小、结构紧凑、质量轻、占用空间小、面积和流程组合方便、零件通用性强、可选择资料广以及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等特点。
并成为集中供热工程中的主导换热设备。为了保证板式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延长关键部件如板片、胶垫使用寿命,解掌握板式换热器出现的故障及其发生原因和处置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板式换热器常见故障
1.外漏 主要表现为渗漏量不大、水滴不连续和泄漏量较大、水滴连续外漏,出现的主要部位为板片与板片之间的密封处、板片二道密封泄漏槽部位以及端部板片与压紧板内侧。 2.串液 主要特征为压力较高一侧的介质串入压力较低一侧的介质中,系统中会呈现压力和温度的异常。如果介质具有腐蚀性,还可能导致管路中其它设备的腐蚀。串液通常发生在导流区域或者二道密封区域处。 3.压降大 介质进、入口压降超越设计要求,甚至高出设计值许多倍,严重影响系统对流量和温度的要求。供暖系统中,若热侧压降过大,则一次侧流量将严重不足,即热源不够,导致二次侧出口温度不能满足要求。 4.供热温度不能满足要求 主要特征是入口温度偏低,达不到设计要求。 二、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外漏 (1)发生原因 ① 夹紧尺寸不到位、各处尺寸不均匀(各处尺寸偏差不应大于3mm)或夹紧螺栓松动。 ② 局部密封垫脱离密封槽,密封垫主密封面有脏物,密封垫损坏或垫片老化。 ③ 板片发生变形,组装错位引起跑垫。 ④ 在板片密封槽部位或二道密封区域有裂纹。实例:北京、青海和新疆等地的多个热力站均采用饱和蒸汽作为一次侧热源供暖,由于蒸汽温度较高,设备运行初期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下,橡胶密封垫在高温下失效,引起蒸汽外漏。 (2)处置方法 ① 无压状态,按制造厂提供的夹紧尺寸重新夹紧设备,尺寸应均匀一致,两压紧板间的平行度应保持在2mm以内。 ② 外漏部位上做好标记,然后换热器解体逐一排查解决,重新装配或更换垫片和板片。 ③ 将换热器解体,对板片变形部位进行修理或者更换板片。没有板片备件时可将变形部位板片暂时撤除后重新组装使用。 ④ 重新组装拆开的板片时,应清洁板面,防止污物粘附于垫片密封面。 2.串液 1)发生原因 ① 由于板材选择不当导致板片腐蚀发生裂纹或穿孔。 ② 操作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 ③ 板片冷冲压成型后的剩余应力和装配中夹紧尺寸过小造成应力腐蚀。 ④ 板片泄漏槽处有轻微渗漏,造成介质中有害物质如C1浓缩腐蚀板片,形成串液。实例:某铝业有限公司硫酸系统中1台板片材料为254SMoBR03板式换热器,运行5个月后呈现冷却水侧碳钢接管腐蚀泄漏,酸液泄漏到冷却水侧。 检查发现板片酸液进口处和导流区域有严重的腐蚀及开裂现象。现场分析发现,系统运行温度、流量和浓度等工艺参数均超出设计条件,使用温度远超出材料的适用范围。 采用饱和蒸汽作为一次侧热源的板式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板片腐蚀,导致产品串液。这是由于蒸汽温度较高,设备运行中很容易造成橡胶密封垫在高温下失效,引起蒸汽外漏并在二道密封区域急速冷凝。 随着外漏的不时进行,冷凝残液越聚越多,局部形成质量浓度较高区域,达到破坏板片外表钝化层的腐蚀条件。 同时,由于此区域板片冷冲压形成的内部应力较大,外表钝化层被破坏的情况下,内部应力作用导致应力腐蚀的发生。 (2)处置方法 ① 更换有裂纹或穿孔板片,现场用透光法查找板片裂纹。 ② 调整运行参数,使其达到设计条件。 ③ 换热器维修组装时夹紧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不是越小越好。 ④ 板片资料合理匹配。 三、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的方法及公式 (1)求热负荷Q:Q=G.ρ.CP.Δt Q—换热量(取冷热流体换热量的平均值),w; Δt—流体进出口温差,K。 (2)求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t2=t1+Q /G.ρ.CP (3)冷热流体流量:G= Q /ρ.CP.(t2-t1) (4)求平均温度差Δtm Δtm=(T1-t2)-(T2-t1)/In(T1-t2)/(T2-t1)或Δtm=(T1-t2)+(T2-t1)/2 (5)选择板型 若所有的板型选择完,则进行结果分析。 (6)由K值范围,计算板片数范围Nmin,Nmax Nmin =Q/Kmax.Δtm.FP.β Nmax =Q/Kmin.Δtm.FP.β (7) 取板片数N(Nmin≤N≤Nmax) 若N已达Nmax,做(5)。 (8)取N的流程组合形式,若组合形式取完则做(7)。 (9)求Re,Nu Re = W.de / ν Nu =a1.Rea2.Pra3 (10)求a,K传热面积F a = Nu .λ/ de K=1/1/ah+1/ ac+γc+γc+δ/λ F=Q /K.Δtm .β (11)由传热面积F求所需板片数NN NN= F/Fp+ 2 (12)若N<NN,做(8)。 (13)求压降Δp Eu = a4.Re Δp = Eu .ρ.W2 .ф (14) 若Δp>Δ允 ,做(8); 若Δp≤Δ允 ,记录结果,做(8)。 注: 1.(1)、(2)、(3)根据已知条件的情况进行计算。 2.当T1-t2=T2-t1时采用Δtm = (T1-t2)+(T2-t1)/2 3.修正系数β一般0.7~0.9。 4.压降修正系数ф ,单流程ф度=1~1.2 ,二流程、三流程ф=1.8~2.0,四流程ф=2.6~2.8。 5.a1、a2、a3、a4、a5为常系数。 选型计算各公式符号的意义及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