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3 6655 6600
发布内容
当前位置: 现代供热网 技术交流 正文

集中供热项目环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8 2017-10-17

1.总论

(1)编制依据中的相关文件部分增加城市发展规划及集中供热规划; 

(2)评价工作等级要严格按导则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判别,要给出判别过程及判别结果。其中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按地表水及地下水分别进行判别。凡是与附近地表水体有水力联系(包括事故状态下有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应进行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判别。凡是有污水产生,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外排和利用以及打井取水作自备水源的都应该进行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别。声环境评价等级的判别按导则规定进行并进行提降级处理。  

(3)评价标准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增加烟尘初始浓度及烟囱高度控制标准。 

(4)环境保护标准  

①热源给周围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保护目标; 

②供热管线沿线两侧保护目标; 

③换热给周围环境保护目标;  

按上述三个区域的保护目标用表及图表示出来,列表中的内容包括保护目标名称与污染的距离、保护目标特征、保护要求等。  

2.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  文字部分必须介绍关于热源站位置、供热控制范围的有关内容。并在自治区、项目所在(县)市、项目所在城镇的行政区划图上标出来。附图一定要清晰,标上风玫瑰图、指北针、比例尺等内容。  

(2)在介绍地形、地貌、工程及水文地质、水文、气象气候、植被及生物多样性时,一定要重点介绍项目区的情况。  

(3)社会环境概况介绍时一定要介绍清楚项目所在城镇的社会经济状况,重点是城镇现状及发展规划、集中供热规划等内容。   

3.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1)现有工程概况  

①已投入运行并在本项目实施后仍保留的工程概况(包括锅炉型号、台数、安装投运时间、烟囱数量及高度、除尘脱硫方式及效率、烟尘、SO2、NOX的监测浓度及总量数据、除渣方式、储煤储渣方式、灰渣去向、占地面积、年用水量、排水去向、用电量、站界外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浓度、站界噪声监测数据、供热面积等)。  

②将被拟建项目代替的锅炉概况。包括集中小供热站及分散的小土炉。介绍内容集中小供热站的锅炉网上。分散小土炉可从简,只介绍总台数、平均年耗煤量及SO2、NOX、烟尘、炉渣的估算产生量及炉渣的去向、供热面积即可。  

③现有换热站概况  调查内容包括位置、安装场所、水泵台数及型号、水泵噪声源强、站外噪声值、年用水量、用电量、排水去向、噪声及振动扰民情况等。  

(2)拟建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①介绍内容包括: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设规模等。 

②建设内容包括:

供热站、供热管网、换热站三部分。供热站介绍内容包括:单台炉主要技术参数、锅炉房主要设备、锅炉房建设内容及平面布置(含锅炉房、煤场、渣场、烟囱、除尘脱硫间、出入口、围墙等)、附平面布置图、标明邻里名称及距离,若有可能标出交叉物名称及地点。  

③工程分析内容包括: 

a.燃料供应系统  

介绍燃煤来源及煤质情况,储煤方式、上煤系统的具体组成及上煤流程(关注是否需破碎、筛分,若有应说明除尘方式)。  

b.供排水系统  

按热源站、换热站两部分介绍供水水源,耗水量、排水类型、水量、水质、处理方式、回用方式及回用量、排放去向及排放量,附水平衡图及表。(注意分析回水方式的合理性,如锅炉排污水、水化间排水只能用于除尘水的补充水及地面煤渣场除尘洒水、不宜作为脱硫系统的补充水)  具体内容见下表:

图片

                                                                                                                                    图片

(3)脱硫、除尘、除灰、除渣系统  

目前自治区要求大于14MW(20t/h)以上锅炉必须采用双碱法除尘脱硫。由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尘+双碱法脱硫塔两部分组成。环评报告书要介绍这两部分的基本情况及反应原理,反应化学方程式、除尘脱硫效率等内容。  要清晰地介绍出除灰渣方式并用图表示。 

(4)污染源及污染物  

此部分应注意:烟气经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尘及脱硫塔双碱法脱硫后排放。此系统对烟尘进行了两级去除。第一级效率可按95%计,总除尘效率为97.5%,脱硫效率按70%计。  排水除考虑运行期每天多个环节的排水,还应考虑停炉时单位全系统的一次放空排水。用水也应如此,除考虑每日每环节补水,还应考虑开炉时一次上水用水。

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1)环境空气监测点若是二级评价不得少于6个。每个点都应有代表性(上风向、下风向、侧风向、敏感目标、加密点等)若定二级评价对SO2、NO2不但要监测日均值还应监测小时值。TSP只监测日均值。日均值的采样世间必须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即TSP每日不少于12小时,SO2、NO2不少于18小时。小时浓度每天按导则规定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不同取样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占相应标准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评价达标情况,分析监测结果及时空变化;分析重污染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求现状监测时同时记录风向、风速。  

(2)地表水、地下水监测结果的评价按导则要求,采用标准指数法,而不是污染指数法。分别同Si及Pi表示。若有两个及以上监测点还应加上j,即Sij及Pij表示不同监测点的Si或Pi值。  

(3)声环境现状应考虑热源站四周站外噪声、供热管线两侧噪声、典型换热站外界噪声。  

5.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的影响应按热源站、供热管线、换热站分别评价。热源站若为新建,应对占地对土地利用类型、占地上的植被的影响进行分析。若为改扩建应明确是否新征用地及其影响。除此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都应进行施工噪声及扬尘影响分析。供热管线应明确在城镇街道上的什么地方开沟敷管、评价施工噪声及扬尘对敏感目标的影响;评价对管沟沿线居民出行的影响。换热站由于规模小,只需明确是新建还是利用原有,然后进行简要分析。  

(2)运营期的影响 

①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a.按进一步预测模式要求选取相应气象资料。 

b.预测源强  

此部分应包括本项目源强、拟取代锅炉的源强、保留锅炉的源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内产生相同污染物在建、拟建项目的源强等。计算模式为:  预测源强=本项目产生源强+保留炉源强+区域内相同污染物源强(现状监测发生在非取暖期)  预测源强=本项目产生源强+区域内相同污染物源强-被取代炉的源强(现状监测发生在取暖期)  

c.二级评价要给出SO2、NOX、TSP的日均浓度、年均浓度预测结果及SO2、NOX的小时浓度预测结果。  

d.给出事故状态下的预测结果。 

②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a.停暖时一次排水量、排水去向及影响分析(量大、排入下水管网)。 

b.锅炉排污水、水化间排水排水量、处理方式、排水去向及影响分析(宜用于除渣系统的补充水)  

c.冷却系统、脱硫系统、除渣系统实行玄幻使用不定期排水的去处及影响分析(宜用于除渣系统的补充水及地面堆场除尘洒水)  

③固废影响  

附灰渣综合利用单位的协议(正规协议、明确具体用途及用量)  

6.污染防治措施  

(1)烟气一般是多管除尘+脱硫塔脱硫: 

(2)排水实施分排、分处、分用:  

(3)噪声不但要关注锅炉房,还要关注换热站噪声污染及振动污染的防治措施。  

7.公众参与  

按《公众参与与暂行办法规定》按二次信息公开及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进行面对面征询意见的方式进行,并附照片(按公司发的参考格式进行)。附件中增加几份调查表。  

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此部分要重点突出集中供热的节能减排效益,节能包括节煤、节电、节水、节地等内容,减排包括:SO2、NOX、烟尘、灰渣的减排量。  

9.环境监管计划

此部分应关注施工期的环境监理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论述。  

10.结论部分

要给出项目实施与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城市发展规划、供热规划的符合性;选址合理性、烟囱高度、除尘脱硫方式、储煤储渣方式、炉灰渣出路等的合理性的结论。

热线电话
133 6655 6600
热线电话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