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中,水力计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那么,究竟为什么要进行水力计算,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1 保障供热管网平衡,从精确计算阻力损失开始
水力计算的首要目标,便是精确求出系统的阻力损失。在供热系统中,管路大多呈并联环路分布。理想状态下,每个并联环路的阻力损失应保持一致,这是确保整个供热管网平衡的核心。
只有通过详细计算每个并联环路的阻力损失,并进行相互比较,才能判断系统的平衡性。一般来说,当各环路阻力损失的差值不超过 15% 甚至 5% 时,我们就认为系统是合理的。如此一来,在供热运行时,热水进入系统后,暖气水力基本就能实现平衡,无需过多调试,通过前期计算就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倘若计算结果显示水力不平衡,即各环路阻力损失差异较大,该如何解决呢?这时就需要对阻力损失较小的管路进行调整,比如减小管径,或者增设管件等,以此增加其阻力,使各环路的阻力损失趋于一致,在设计阶段就实现水力平衡,从而保证室内达到合格的室温。
2 确定水泵扬程,为热水循环提供动力
计算出阻力损失后,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重要目的,就是确定该由多大扬程的水泵来负担这些阻力损失。水泵就像是供热系统的 “心脏”,只有选配合适的水泵,才能确保热水在系统中稳定循环,满足供热需求。如果水泵扬程选小了,热水无法顺利抵达各个角落;选大了,则会造成能源浪费,增加运行成本。因此,通过水力计算精准确定水泵扬程,对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降耗至关重要。
3 保障室温稳定,便利热力公司管理
第三个关键目的,在于保障热用户始终能维持合格的室温,同时也为热力公司的运行管理带来极大便利。依据采暖系统的相关规定,只要供出规定的循环水量,且系统水力达到平衡,运行过程中就无需频繁调节。
否则,一旦系统不平衡,采用调节阀门这类手段并非长久之计。以单管系统为例,若不同立管间阻力损失差异大,通过关小阻力损失小的立管阀门来调节,会引发用户不满。因为一旦调节人员离开,用户发现暖气不热,就会自行打开阀门,导致调节工作徒劳无功。所以,在设计阶段通过精确的水力计算,合理选择管径,确保阻力损失平衡,才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实用之策。
4 助力绘制水压图,为系统运行提供参考
此外,水力计算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那就是绘制水压图。水压图是以一定比例绘制的,用于显示供热系统压力分布和变化状态的线图。只有基于准确的水力计算,才能清晰标注出每段管路的压降情况,从而绘制出完整、准确的水压图。这张图就像是供热系统的 “健康监测表”,为供热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水力计算贯穿供热系统设计、运行的全过程,是确保供热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对保障热用户供暖质量和热力公司运行管理意义重大。
声明:本站文章来源转载仅供参考学习,转载内容合法性不承担保证责任,但将依法配合处理侵权纠纷,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已尽力标注来源,若有疏忽请联系更正,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之内删除13366556600。